商丘高速交警扎实开展2025夏季交通安全突出风险综合整治
商丘高速交警扎实开展2025夏季交通安全突出风险综合整治
商丘高速交警扎实开展2025夏季交通安全突出风险综合整治
始建于1923年的惠民医院病房楼(lóu)。
河南医药大学学术副校长、药学学部主任华子(huázi)春教授指导(zhǐdǎo)学生做实验。
河南医药大学校园美景(měijǐng)。本版图片均由河南医药大学提供
□本报记者(běnbàojìzhě) 赵振杰 代娟 本报通讯员 崔静
6月20日,河南医药大学举行2025届学生(xuéshēng)毕业典礼暨(jì)学位授予仪式(yíshì),3568名本科生、764名研究生以及84名国际留学生,几年前怀揣“新乡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开启求学之旅,如今(rújīn)以河南医药大学首届毕业生的身份,奔赴人生的星辰大海。
6月9日,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新乡医学院更名为“河南医药大学”。作为我省知名高校和唯一一所独立(dúlì)建制的西医类医学院校,新乡医学院夙愿一朝梦圆,也让(ràng)我省再添一所“大”字头高校。这是河南高等教育(gāoděngjiàoyù)的大事(dàshì),也是河南医学教育的喜事。
从(cóng)医学院成为医药(yīyào)大学,这所有着百年厚重(hòuzhòng)历史积淀的医学院校,自此翻开新的一页。“河南医药大学”这个新名字,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更寄托着无限的希望。
全国4所临床医学类(yīxuélèi)本科专业设置“大满贯”院校之一,五年制医学专业(yīxuézhuānyè)招生占河南半壁江山
走进河南医药大学校园,浓厚的学术氛围扑面而来。清晨,图书馆前排起了长队。课堂上(shàng),教授们深入浅出地(dì)讲解着医学知识,学生们全神贯注地听讲,并在互动交流中(zhōng)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实验室内,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认真(rènzhēn)操作精密仪器,观察并记录相关数据。
河南医药大学的医学教育(yīxuéjiàoyù)渊源,可追溯到1896年。加拿大医学博士罗维灵在古城卫辉开办的博济医院,为(wèi)这片土地带来现代医学的曙光。1922年,惠民医院护士学校成立(chénglì),书写了“先有医院、后有学校”的独特(dútè)序章,也标志着学校医学教育的正式(zhèngshì)发端。此后,历经风雨,学校不断发展壮大,1950年重建为平原省(shěng)医科学校,1962年更名(gēngmíng)为豫北医学专科学校,1982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正式命名为新乡医学院。1998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从惠民医院护士学校到新乡医学(yīxué)院,再到河南医药大学,百年来,学校自西学东渐中肇始,在烽火岁月中务实维新、砥砺(dǐlì)前行;与民族复兴和(hé)国家振兴同频共振、同向同心,始终以服务人民健康(jiànkāng)为己任,培养的近30万名医学及医学相关专业人才遍布四海,以赤子之情护佑万家(wànjiā)安康。
如今,学校有(yǒu)教职工(jiàozhígōng)1.5万余人,在校生达2.7万人,涵盖39个本科专业,依托15所附属医院形成强大的临床教学体系,为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该校是全国(quánguó)仅有的4所开齐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眼视光医学、精神医学、放射医学和儿科学等7个临床医学类本科专业设置“大满贯”高校之一,五年制(wǔniánzhì)医学专业招生人数多年占据省内(shěngnèi)半壁江山,在区域医学教育和服务区域医疗事业中(zhōng)发挥着引领作用(zuòyòng)——
学科(xuékē)(xuékē)建设成效显著。以三大学科群(精神神经医学学科、肿瘤与免疫学科、心脑血管与再生医学学科)为引领,加快高峰高原学科建设。拥有河南省特色学科(A类(lèi))1个,15个国家级及省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药理学(yàolǐxué)与毒理学(dúlǐxué)、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等(děng)4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占专业总量的69%。今年,该校跻身软科中国大学总榜排名前200位,位居(wèijū)全国医药类大学第23位。
科研实力不断提升。学校有国家(guójiā)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shíyànshì)、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40余个。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合作(hézuò)顺利获批建设国内首个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与河南省(hénánshěng)医学科学院等多家(duōjiā)单位携手申建并获批河南省实验室;与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就新药研发、学生(xuéshēng)培养达成合作协议等等,一批合作项目落地生根。
人才(réncái)强校连结硕果。以(yǐ)深化改革促进(cùjìn)优质师资引育,启动“3158”人才工程,加快形成配套的人才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增强人才吸引力和凝聚力,引进了(le)(le)以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火炬计划(huǒjùjìhuà)”入选者等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30余人,也吸引了一批海内外青年博士和博士后来校工作,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蓄了优质的师资队伍。
以(yǐ)学科建设为龙头,重点领域改革(gǎigé)“一子落”,激发改革棋局“全盘活”
多年来,虽然更名(gēngmíng)一直在(zài)路上,但(dàn)学校专门成立更名大学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博士点建设和更名大学专题工作会议,出台《新乡(xīnxiāng)医学院更名大学工作实施方案》,2021年成功获批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重点立项建设单位,从筹备到冲刺,每一步都紧扣学科建设内核,时刻为(wèi)更名做准备。
新乡医学院百年发展自带品牌效应,为何(wèihé)10余年来执着更名大学?
“能否更名大学,是学校能否跻身‘省级特色骨干大学’的关键(guānjiàn)一步,也(yě)决定了学校在博士点建设、科研项目申报(shēnbào)、获取省级资源、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学科拓展能力等方面(fāngmiàn)的优先权。”河南医药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2年12月,《新乡医学院“十四五”发展(fāzhǎn)规划(2021—2025年)》印发,将学校更名(gēngmíng)大学写入未来发展总体目标。
目标已定,如(rú)何突破自身瓶颈实现跨越发展?“在这个既讲求‘质量’又讲求‘速度’的时代(shídài),学校发展如逆水行舟(nìshuǐxíngzhōu),不进则退,慢进也是后退,改革是推动(tuīdòng)发展的关键一招。”河南医药大学党委书记任文杰表示。
2022年起,新乡医学院锚定高等(gāoděng)医学教育现代化目标启动全面深化改革,以学科建设为(wèi)龙头,优化学科布局,形成了医科(西医)与药科(侧重于药物制剂、生物制药(shēngwùzhìyào)、数理(shùlǐ)医学研究)一体两翼的学科发展新格局,有效提升了管理治理效能、激发了办学活力,推动了医强药兴,为后来学校更名奠定(diàndìng)了坚实基础。
机构(jīgòu)重塑赋能增效(zēngxiào)。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新乡医学院缩减行政治理机构,进行“大部制”改革,实现高效(gāoxiào)、扁平化管理。对原有40个党政管理机构压减重组,整合精简成16个大部门、3个学部、3个教辅机构,设立“三制三中心”;实施干部任期考核和(hé)全员绩效考核,实施“干部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人才能进能出”的(de)灵活用人机制,健全奖优罚劣的目标管理机制,打破(dǎpò)平均主义和“老好人思想”,激励广大干部职工为学校发展(fāzhǎn)作贡献,实现自身价值。
重塑学校学术治理体系。推进多学科融合、跨学科(kuàxuékē)教育(jiàoyù)和研究,有序实施(shíshī)“学部制”改革,成立了临床医学部、人文社会科学(shèhuìkēxué)学部和药学学部。实施干部任用改革,创新干部选人举措,公开选聘第三附属医院院长(yuànzhǎng)(yuànzhǎng)、口腔医学院副院长;积极推行“聘任制科学家院长+执行院长”的双院长制,完成药学学部主任、数理医学院院长、精神神经研究院院长选聘工作。
医教研协同一体化(yītǐhuà)发展。将临床治疗、医学(yīxué)研究和医学教育三者密切融合,将附属医院纳入学校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发展,用更多科研成果推动学校和医院高质量发展。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精神疾病(jīngshénjíbìng)生物样本库,新乡医学院(yīxuéyuàn)第一附属医院干细胞(gànxìbāo)临床研究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审批实现“双(shuāng)备案”。2024年学校实现校地合作经费到账近1亿元,创历史新高。
几年来,河南医药大学以学部制、院办校以及(yǐjí)国资(guózī)、后勤(hòuqín)、财务等改革为突破口,重点领域改革的“一子落”,激发改革棋局的“全盘活”。如今,学校在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jiànshè)、学科建设、新校区建设等各个方面工作效果显著,走在全省高校前列。
打造医药“双强学科(xuékē)生态”
优化学科布局,医科与药科一体两翼同步发展(fāzhǎn),努力破解学科壁垒
专注医学教育(jiàoyù)(yīxuéjiàoyù)百年,尤其近年来医学本科教育可圈可点,河南医药大学医科教育成绩有目共睹。
发展药科,学校(xuéxiào)一样有基础——
早在1958年,学校就建设有制药厂,设置片剂车间、注射剂车间、散酊剂车间等(děng),能生产42种药品,包括阿司匹林(āsīpǐlín)等药片及棉签等卫生用品(wèishēngyòngpǐn),制药厂被纳入国家计划。
近年来,新乡医学院一(yī)附院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融合传统经验与现代科研,获批配制的中西药剂型涵盖口服丸剂、颗粒剂、合剂(héjì)、外用洗剂、乳膏(rǔgāo)等30余种,覆盖消化、骨科、肝病、皮肤等领域,兼具传统验方优势与现代药效验证(yànzhèng),多个制剂获省市级科技奖励。
2003年,该校开始培养药学(yàoxué)学科人才,药学专业如今成为(chéngwéi)国家级特色专业并入选国家一流(yìliú)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近年来,学校在生物医药领域深钻细研。其中(zhōng)(qízhōng),河南省重组药物蛋白表达系统国际联合实验室(shíyànshì)等科研平台,研发出打破国外技术(jìshù)封锁、生物药物研发中的核心产品“无(wú)血清培养基”,预计转化收益上亿元。河南省免疫与靶向药物重点实验室聚焦免疫相关重大疾病动物模型研究及致病机制研究,建成我国第一个免疫模式动物平台,为国内外20余家高水平研究单位(dānwèi)提供遗传模型。
从全省来看,生物医药入围河南省“7+28+N”产业链(chǎnyèliàn)。在新乡(xīnxiāng),生物与新医药产业是(shì)该市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乡医学院更名河南医药大学(dàxué)后,将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及区域产业赋能,为(wèi)新乡乃至河南省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提供关键支撑,推动河南从“医药大省”向“医药强省”跃迁。
河南医药大学校长王福俤介绍,该校更(gèng)名(gēngmíng)后将突破传统医科框架,在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fāngmiàn)发力(fālì),肩负起构建“双强学科生态”的历史责任,培养更多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努力为破解学科壁垒提供新范式。
2023年8月,新乡医学院还统筹和优化药学(yàoxué)学科(xuékē)资源成立药学学部,聘任生物医药领域国内一流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子春任(chūnrèn)药学学部主任,聚焦药学和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开展药学基础研究、药物研发和药物临床(línchuáng)研究工作,推动学校药学学科实现高质量建设(jiànshè)发展。
河南医药大学党委书记任文杰(rènwénjié)表示(biǎoshì),从“学院”到“大学”,不仅是名称之变,更是办学格局(géjú)、发展理念与(yǔ)历史使命的全面跃升。作为一所“医科+药科”大学,该校将坚持立德树人,锚定一流学科建设目标,深化产教(chǎnjiào)融合、科教融汇、医药交叉,重塑大健康产业生态,奋力谱写现代化医药大学新篇章。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